河北九度律师事务所
醉酒状态下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来源:九度原创 | 作者:孔祥龙 | 发布时间: 2019-05-06 | 201 次浏览 | 分享到:

 【案情回顾】 

张某因生意经营困难,需要资金周转,遂请邻居王某作为中间人,说和二人的好友李某借款给张某。三人相约到某饭店相聚,席间谈好借款事宜后签订了借款合同。后王某不胜酒力喝醉了,李某见状临时起意,想让王某为此借款提供担保,便串通张某哄骗喝醉的王某在借款合同保证人处签了字。后来,张某生意失败无法归还借款,李某便将张某和王某起诉至法院,王某辩称自己当时是醉酒状态下签的字,没有效力,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律师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酒桌上谈生意签合同的现象并不少见,也确实有个别人是在醉酒状态下签订合同,事后往往会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主张签订合同不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无效;或者自己当时没有判断能力主张撤销。案例中的王某即是这种情况,如果王某能够充分证明其当时处于醉酒状态,没有判断能力,可以申请法院撤销醉酒状态下签订的保证合同。但现实生活中,举证证明自己处于醉酒状态非常困难,通过查询大量案例发现,法院对此类抗辩或主张的证明标准要求较高,所以当事人以醉酒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拓展链接】 

尽管举证困难,在民法领域,仍存在因醉酒导致失去判断能力状态下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申请撤销的空间。但是刑法领域却明确规定了醉酒状态下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是否处于醉酒状态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认定。在此劝戒大家醉酒终害己,饮酒须有度。